首页 » 新闻 >

京东美团助力抗疫:无人配送车势能增强,三年内或迎拐点

2022-04-13 10:16:06来源:盖世汽车

4月12日,一条“上海物资配送不畅到底堵在哪里”的新闻“跑”上热搜。当记者在当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问这个问题,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道,不少骑手因为封控原因无法上岗,让市民感觉到末端配送不畅......

发布会听到这里,已有网友评论:无人配送车何时能够取代骑手?

实际上,为了释放人力、缓解社区工作者的超负荷工作强度,进一步实现“无接触配送”,无人配送车已成了上海抗疫中的科技力量。

凭借过去两年抗疫经验的积累,无人配送已具备场景运营水平。借着政策东风和资本热度,以及产业链趋向成熟,无人配送车未来三年或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科技抗疫:无人配送初具备场景运营水平

随着上海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大部分居民在购物的过程中都会面临运力不足的难题,而物流运输中的科技力量也在疫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京东美团助力抗疫:无人配送车势能增强,三年内或迎拐点

图片来源:京东黑板报官微

4月10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王文博表示,京东物流持续加大运力投入,并使用智能物流技术提高效率,已调运大量最新的第五代无人智能快递车在封控区域开展无接触配送,后续还将持续追加无人车。

上周,美团公司副总裁毛方在上海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美团从北京调度的一批自动配送车(美团魔袋20),已经在上海投入使用。差不多同一时间,有网友发布相关视频:在浦东康桥的美团站点,美团小黄车已经投入使用,帮助社区志愿者解决“最后一公里”。

不仅仅是头部互联网巨头,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也纷纷加入此次抗疫,以科技的方式支援上海。譬如,毫末智行小魔驼已于4月6日进入徐汇区盛大花园为居民配送快递、生活物资、药品及防疫用品,助力社区抗疫;新石器无人车在进入上海多个封闭小区后,主要提供无人售菜服务......

根据官方的介绍,上述无人配送车基本都拥有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能够满足从单点到多点的防疫物资配送需求;车辆配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等传感器保障自动驾驶能力安全。在完成前期的车辆调试和路况测试后,车辆能够按照路线指令自主行驶,无接触完成配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暴露在外的风险。

综合来看,相关科技公司正在此次上海疫情中紧锣密鼓地部署无人配送,且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投放到实际场景运营的水平。

京东美团助力抗疫:无人配送车势能增强,三年内或迎拐点

北京出发至上海运输途中的美团自动配送车;图片来源:禾赛科技

而相较于2020年疫情之初,国内无人配送车行业水平已有一定提升。在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看来,以阿里、京东、美团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不断结合自身在电商物流、商超快递、外卖及园区物流的场景优势,不断规模化测试相关无人配送产品,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较大的改善。

京东集团孔旗曾公开介绍,通过武汉的实践,公司意识到亦庄的无人配送车测试数据具备远程部署和泛化能力——北京的代码和参数在武汉完全可以脱离安全员去做任务,不需要专门配备技术人员。

去年广州疫情期间,京东积累了更多远程部署的经验。“整个过程基本上是傻瓜式的,我们是可以闭环完成这个任务”,孔旗直言。

诚然,随着无人配送车实践次数的增加,企业可以通过用户的反馈数据快速进行产品迭代。以美团为例,这已经是其自动配送车第七次赶赴一线支持抗疫,在此之前,北京、广州、南京、成都等地都曾留下小黄车的身影。

多重利好,无人配送势能增强

实际上,除了疫情防控需要,无人配送涉及民生等重要领域,是拉动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近些年快递、外卖等行业的兴起,我国目前物流、配送端的市场需求量巨大。以快递行业为例,2021年全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083亿件,同比增长29.9%,包裹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而面对千亿量级的市场,根据相关研究,快递员供给不足现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2021年后快递员的缺口将在100万人左右。

鉴于此,传统物流公司和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纷纷入局研发无人配送车,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与此同时,在产业链、政策、资本层面的利好也让无人配送迎来大展拳脚的机会。

近两年,随着无人车送货服务陆续进入包括外卖、快递等场景的试验场,无人配送相关产业链初步形成。具体来看,无人配送车的上游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发展较快,如禾赛科技、地平线等零部件厂商;中游(解决方案公司)既有技术积累,也具备资金和资源优势,如京东和初创企业毫末智行;下游主要是传统配送服务商、配送需求方,有源源不断的配送需求,如:阿里、美团等。

京东美团助力抗疫:无人配送车势能增强,三年内或迎拐点

图片来源:上海嘉定微信

而在政策层面,在包括《“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在内的“十四五”重要规划中,无人配送研发和应用被多次提及。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可以说明无人配送相关的产业价值和应用方向备受国家认可。

尤其是随着无人配送逐渐进入试用阶段后,地方政府进一步发布具有指向性和区域性的管理方案。以北京为例,亦庄和顺义先后制定了《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和《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指南》,给予无人配送车相应路权,加速无人配送大规模场景应用商业化的落地。

从资本层面来看,2021年无人配送企业迎来一波融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的公开资料,2021年无人配送企业融资共计14次,相比2020年增长3.5倍;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15倍以上。而且,包括辰韬资本、中金资本、高瓴资本等在内的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皆有布局。

京东美团助力抗疫:无人配送车势能增强,三年内或迎拐点

图片来源:毫末智行

进入2022年,无人配送赛道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资本热度或将持续攀升,行业或将离风口更近。4月12日,毫末智行官宣获得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银行直投平台 “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领投,首钢集团旗下首程控股跟投。据悉,本轮募得资金将用于加强毫末智行的自动驾驶研发投入和人才体系建设,帮助公司进一步建立行业竞争壁垒。

距离真正量产落地,尚需时日

“尽管无人配送渐行渐近,但真正商业化落地仍需要一段过程。”专注无人驾驶领域的毅达资本赵女士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如是表示。

综合业内人士的观点,想要无障碍打通最后一公里,还需在技术和成本层面有更多突破。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持有的相关观点包括,目前部分企业无人配送整车成本还有下降空间,加上车辆运营、人工服务及监控服务等成本居高不下,难以满足场景用户需求方低成本需求;无人配送车尚且无法应对突发场景与即时事件,存在安全隐患。

很多人的初始印象是,无人配送车赛道同时具备低速、载物、商用三个优势,在技术上可实现性更强,但如今看来,想要实现商业化,无人配送车对技术的要求并不比乘用车低。

京东美团助力抗疫:无人配送车势能增强,三年内或迎拐点

图片来源:阿里

上个月,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布图文:在河南大学校园里,阿里用于无人配送的“小蛮驴”不幸驶入了一片施工不久的未干水泥地,当场翻车,引发学生们哄笑围观。

大体来看,“小蛮驴”翻车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摄像头与激光雷达均未能在白天场景里识别湿水泥地;另一方面,对于“小蛮驴”而言,湿漉漉的水泥地属于目前测试的盲区场景,类似“长尾场景”。长尾场景指种类多、发生频次较低或突发的场景,比如车辆闯红灯、行人横穿马路等,这些都会为无人配送车的通行带来挑战。

诚然,对于城区场景来说,虽然无人配送车的行驶速度较低,但在非机动车道内,因为要考虑行人和车辆的交互行驶等情况,感知算法需要处理的情况甚至会更具挑战性。

那么,如果将无人车行驶的环境设在封闭园区,效果会不会很好?答案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乐观。有创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工业园区没有既定的车辆和行人行驶规范,反而会让无人物流车碰到更多的障碍。”

京东美团助力抗疫:无人配送车势能增强,三年内或迎拐点

图片来源:新石器无人车

再看成本方面,价格仍然是制约无人配送车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根据辰韬资本的预测,无人配送车整车成本会因车型(底盘+上装)、传感器方案、计算平台选择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目前部分企业能做到整车成本20~25万元左右,也有企业的整车成本在50万元左右,仍有优化空间。

不过如前文所言,无人配送车的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发展较快,这也意味着其后续应该有更多降本空间。一方面,自主零部件企业在供应链上参与度越来越高,国产芯片、计算平台、底盘和激光雷达等零部件的稳定性有一定提升,无人配送车后续可借助本土化优势缩减成本;另一方面,随着量产计划不断推进,无人配送车的硬件成本也将随着采购的规模增大而降低。

赵女士和上述创业者也基本赞成辰韬资本的观点:未来3年内,无人配送车整车成本或逐步降至10万元以内。彼时,无人配送人的量产落地或将迎来拐点。

总而言之,自动驾驶技术蓬勃发展是行业大趋势,无人配送也是有望迎来爆发的赛道。虽然技术和商业化进程有待优化,但是鉴于广阔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以及政策、资本层面的“东风”,无人配送留给人们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