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经历CEO、CFO离职的Waymo,于6月16日晚上宣布,再次融资25亿美元。
Waymo的本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谷歌母公司Alphabet、Andreessen Horowitz、AutoNation、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等各大资本。根据投资者网站PitchBook的数据显示,在完成本轮融资之后,Waymo的最新估值将超过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19亿元)。
尽管距离2018 年摩根士丹利给出的1750 亿美元的超高估值还相差甚远,但较前段时间高管离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了一波热钱的Waymo终于可以停下来,稳一下阵脚。而且Waymo官方也表示,新融到的资金将被用于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和团队发展。
Waymo One自动驾驶出租车和Waymo Via自动驾驶重卡
仅半年,9位高管离职
从很久以前,就在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而面对不断的人才流失,Waymo却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去解决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以至于,仅仅半年的时间,Waymo就流失了9位高管,其中就包括Waymo掌门人John Krafcik,以及CFO Ger Dwyer。
John Krafcik在 Waymo 的5年任职时间,给Waymo带来了很多改变,甚至可以说Waymo的整个商业化进程,都是John Krafcik“操刀”,就比如首次线下部署无人驾驶出租车、推出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推动Waymo与FCA、捷豹、雷诺-日产等车企的合作······
不同于谷歌单打独斗的工程师精神,或许也是因为John Krafcik传统车企的出身,其对华尔街也好,对传统车企内部架构也好,都了如指掌。所以,在John Krafcik“合纵连横”的打法下,Waymo成为了一家真正的商业公司,而不再是极客们的个人艺术品。
有利有弊,没有人可以说清楚这种变化是好是坏。但从现在看来,Waymo依旧被业内公认为是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领军者。
或许是Waymo的商业化进程让John Krafcik等一系列高管感到失望,所以选择了离开;亦或是Waymo的内部战略方向将要转变,为了推进新的战略必须要从高管们的人员调整开始;再离谱些,内部争端、资本站位,把一部分人清走,腾出位置留给“自己人”·······
但好消息是,Waymo的吸金能力依旧强劲,此次25亿美元的“热钱”,势必会带来充裕的缓和时间。至少,能够停下来想一想,怎样应对人才流失和人才竞争的事。
有挑战,就有机遇
一路走来,Waymo并称不上什么顺风顺水。无论是近期的高管离职,还是曾经以及以后必须面对的商业化落地,Waymo都需要做出改变,能吸金、有技术是优势,但在全行业造车的趋势下,怎样走好自动驾驶的路,或许还有另外的法门。
特斯拉的例子在前,Cruise的例子在后,进一步掌握整车能力,或许会是Waymo“雄起”的关键所在。
现阶段,Waymo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并不能实现量产,而要想大规模商用挣钱,量产势必会是重要因素之一。但如果没有造车能力,又谈什么量产呢?如果说,Waymo一开始从谷歌拆分的时候,造车时机并不成熟,那么现在的造车时机似乎刚刚恰到好处。
现如今,中国市场上,新势力造车正锣鼓喧天地进行着,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也正逐渐显现出来。Waymo的自动驾驶能力已经为其带来了整个AI行业的瞩目,但如果开启了“造车”,那或许将变成整个世界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