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采埃孚与天瞳威视在上海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高性价比的自动泊车(APA)与自动代客泊车(AVP)系统,计划于2022年在中国整车制造商的车型上实现量产。
天瞳威视是一家具有软硬件技术能力的人工智能公司,主要研发以AI嵌入式视觉系统为基础的多领域应用方案,目前天津、北京、苏州、底特律均有研发中心。选择与天瞳威视联手,可以看出采埃孚背后的自动驾驶布局逻辑。
开拓自动泊车
双方的合作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研发自动泊车与自动代客泊车技术,该系统将率先在国内实现量产,同时服务本地和全球客户。这也是采埃孚首次投资入股中国本土初创技术型公司。
采埃孚中国区总裁及亚太区运营高级副总裁汪润怡与天瞳威视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王曦
至于为什么首次投资本土初创企业就选择了天瞳威视,采埃孚中国电子与驾驶辅助系统事业部工程总监邢勋表示,“我们跟天瞳威视从在2017年就开始了泊车的合作,经过了3~4年的技术论证,我们对其是认可的。我们不会因为一家初创企业的估值或名誉而去轻易投资,还是要有验证以及自己参与的过程。”
据了解,采埃孚首款自动代客泊车系统配有四个环视192°鱼眼摄像头,通过使用天瞳威视的360°环视感知与超声波雷达感知的融合,系统能够有效识别泊车库位和障碍物,并帮助车辆室内外定位,实时规划自动泊车路径,引导控制系统沿指定路径接近目标泊车位,瞄准后自动泊入,实现最后一公里无需依赖停车基础设施的无人驾驶泊车。
另外,双方合作的技术基础,如邢勋所言,采埃孚在高速工况下,从L2到L4的布局比较全,低速泊车是没有针对中国场景去涉猎的一个部分。但实际上,中国的停车需求非常广,所以在中国场景把泊车作为一个自动驾驶真正快速落地的切入点,并作为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补充和完善。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期间,采埃孚就展出了自动代客泊车技术。整套系统的亮点在于采埃孚是与视觉、图商一起合作,使得实时制图跟定位功能结合在一起,让车辆具有学习的功能。至于泊车之外的自动驾驶工况,对于采埃孚来说,其在硬件方面已经完全有能力支撑 L4、L5 级的自动驾驶,现在制约其商业化落地的无非是城市道路上较为复杂的交通路况。
采埃孚认为,与天瞳威视合作加快了采埃孚本土化的研发进程,更缩短了技术研发周期,加快了技术迭代速度,让最新的技术能够更好、更快地投放至市场。
加速本土合作
采埃孚中国总裁及亚太区运营高级副总裁汪润怡谈到,1981年采埃孚进入中国市场,起步是在中国销售,后来到中国生产,再到中国研发,目前已经有好几个项目的核心研发在中国进行。在过去的两年里,主机厂对Tier 1的变化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主机厂他们自己的研发能力有显著提高;二是对于Tier 1供应商所要提供的技术和服务在时间节点上更紧急,时间的间隔更短,在技术要求上更灵活,要要结合他们的具体需求。
基于对最终客户的需求有更深度的理解,那么就要求合作伙伴,在整个反应速度上也要更高效。一个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已经从3~4年提升到最短6个月,这就对供应商的研发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们在中国来说,更需要有本土的力量,集聚地、快速地来响应我们客户的要求,在技术层面我们以往的黑盒Blackbox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客户希望在基于他们的构架上量体裁衣。我们的团队完全有能力有这样的一个灵活适应能力,在技术层面,加大跟广泛的生态对象合作,使得我们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
邢勋紧接着谈到,从自动驾驶布局来讲,单打独斗的形式已经不太行了,因为它牵扯到技术、投资金额比较复杂,我们肯定会在国内有更多的行动或者布局,去实现我们整个在中国区的自动驾驶的版图。
往前追溯采埃孚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投资动作,事实上从六年前的就开始自动驾驶布局的收购大戏。2015年,采埃孚斥资13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天合汽车集团,同时,天合集团还带去了包括车辆动态控制、碰撞预警等车辆智能化安全技术;2019年,采埃孚又用70亿美元收购了威伯科公司,为实现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做准备。此次领投中国本土科技公司天瞳威视,具体金额未透露,但本次天瞳威视的C轮融资额为1.5亿美金。
采埃孚集团董事柯皓哲博士表示:“我们第一次在中国投一家初创技术型企业,采埃孚进入中国40年了,现在我们将采取一些更深入的合作方式,积极参与到中国的汽车生态圈,这也是集团在中国加注的表现。”
车云小结
当前,国际零部件巨头正在切换赛道,加速在中国本土的落地与布局。在自动驾驶方面,采埃孚、博世、大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行动,比如博世已接连投资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四维智联、驭势科技等。
采埃孚从2019年推出新一代车用超级计算机——ProAI RoboThink开始就提出未来的目标是将采埃孚亚太地区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的比例提升至30%。并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提升本地化研发、投资本地产能、参与本地的出行生态系统。
而今天对天瞳威视的投资是个开端,汪润怡称,天瞳威视是我们第一家初创企业的合作伙伴,但绝对不是唯一,我们将会很谨慎但是很开放地选择合作对象,使得我们整体的商业模式更灵活,为“未来出行”这个领域所作出的贡献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