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擅长讲故事,滴滴喜欢聊梦想。八年前,在风雪夜的程维打不到车,因而萌生了让出行更美好的愿景,八年后梦想延续,滴滴推出了首款定制版网约车——D1。这是首台由一家出行平台主导推出的全新车型。
11月16日,在“滴滴开放日”D1首次亮相。
这台车由滴滴出行联合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说到主机厂为网约车从零研发的例子,D1算得上是第一个。这款车基于滴滴平台上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多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
而且,这是首款按照行驶里程向制造商付费的汽车产品。据程维透露,这款车将按照每公里2元钱的价格向比亚迪支付费用。由此,滴滴将正式成为一家按里程付费的汽车运营商。
根据程维计划,到2025年,将推出100万辆D1。这将改变整个汽车产业的商业模式。主导权正在向真正面向用户的出行平台倾斜。
其实,在这两三年间,在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主体的汽车新四化浪潮中,共享化正逐渐被弱化。但程维要率领滴滴扛起共享化的大旗。
程维认为,“100年前,汽车产业革命发生在欧洲和美国,今天,共享出行的普及很可能发生在中国。”
D1细节曝光
与一般的小汽车外观有所区别,D1采用清新的“青果色”作为主打色调,有别于目前城市街道上车辆的常规颜色。同时车内空间变得更宽、更高,轴长比高达63.8%,但外面看来车体并没有变大。在司机端、乘客端该款车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
针对司机,D1采用了高度定制的超级座椅、移动公文包等,让司机在长时间驾驶工作中减缓疲劳;D1联通了车与滴滴平台,通过一块10.1寸大屏实现车网一体操作,司机师傅可以通过方向盘上的“滴滴键”,实现一键接单,再也不用在行驶过程中用手机接单。另外,为降低司机的营运成本,D1在租金、充电等方面更加实惠。
针对乘客,D1具备了更多“可遥控”的功能。比如当乘客呼叫D1时,平台会派发一个彩虹颜色与迎驾车辆匹配,“彩虹接驾灯”让乘客更方便找车,避免了车与人定位重合、却互相找不到的尴尬。而且乘客在上车前便可以通过滴滴App调节车内空调温度、风量等,无需再与司机进行请求。另外出于安全考虑,D1采用的是单侧电滑门,更低的“门槛”让乘客上下车更加方便,在开车门时也不再担心会出现后方来车被撞到的情况。
在安全方面,D1搭载了AEB系统,急行遇障时会自动刹车,保障司乘安全。这是在同档车中首次采用AEB系统,也是首款搭载AEB系统的网约车。
除了设计理念不同,D1还采取了和传统汽车不同的销售方式:按公里计价。程维说,“不是按照整车付费,而是按照公里付费。按照公里付费,是汽车的一次产业升级,就像运营商买话费送手机。我们希望D1的诞生推动汽车运营商按照每公里使用付费,像交电费一样为整个上游产业链为能源服务商服务。”
十年后的DX
在本次发布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对共享出行的未来做了预设。2020年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发布,2025年普及100万台搭载自动驾驶的网约车,到2030年的车型DX做到去掉驾驶舱,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并将共享出行的比例从3%提高到30%。
滴滴想要做到未来出行即服务,能够随时随地叫到车;拥有更多出行服务选择;无需停车、加油、维保;提高座位使用效率、提高汽车使用率5%-60%。
程维谈到,过去20年,北京市私家车保有量增长9.7倍,但城市道路总长度仅增长1.9倍。与国外大城市相比,北京人均汽车保有量为洛杉矶的五分之一,而洛杉矶停车场占城市的14%,如果北京想要达到相应的人均汽车保有量,那么这个城市的一半都将变成停车场。因此私家车的快速上涨,给城市带来了更多负担,共享化将是未来出行的最优方案。
提高出行共享率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未来,购买服务将替代购买工具,一个人不必拥有一辆车,就可以拥有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
车云小结
如果你是乘客,你会期待出行的便捷以及服务的优质;如果你是司机,你会期待更高的收入和更智能的用车条件;如果你是一座城市……
《大国大城》中提到一个定律,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即地理更准确地说是距离决定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和城市化布局。距离的弊端需要更完善的交通来解决,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未来的发展路径中,仍然是人口流入为主,交通方式的改善对缓解城市压力有重大作用,它与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滴滴D1的推出,可以看到关于出行的两大方向,一是理念上,逐步将以往购买交通工具为刚需的理念转变成购买服务与体验;二是技术层面,自动驾驶技术是打车服务所需要的,智慧的出行服务势必是未来出行的首要标准,用户的需求反作用于技术发展。
今天,滴滴作为网约车的领头羊,在朝着这样的方向前行,但是所有事物的革新都将面临未曾经历过的挑战,不过所有人都希望出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