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19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站在新五年起点上,本届论坛以“新起点 新战略 新格局——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2个中外论坛+12个主题论坛”,全面集聚政府主管领导、全球汽车企业领袖、汽车行业精英,共商汽车强国大计,落实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在6月18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的融合与升级”上,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高级产品运营经理王胜男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本次会务组的邀请,也非常感谢刚才王耀部长的介绍,我是来自百度的王胜男,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题目就是Apollo共享无人车规模化运营探索。
说到Apollo,得提到百度做自动驾驶的初衷就像当年Apollo登月一样,像载人航天不断突破和升天,创新一样,我们选择做自动驾驶不是因为它容易,恰恰是因为它特别困难,我们也希望承担这种科技创新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
今天和大家的分享主题,从Apollo无人测试到研发运营一路走过来的思考。分三个部分:
1.自动驾驶我们走到了哪里?
2.共享无人车运营探索。
3.共享无人车让人期待未来。
第一部分自动驾驶走到了哪里?百度从2013年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技术,2017年百度自动驾驶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同年4月,百度宣布开放自动驾驶的Apollo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开放、合作的生态体系,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八年的深耕,我们持续领跑中国速度,大家看到我们目前累计了超过1200万的安全测试里程,高质量的测试目前已经在中国、美国两地覆盖各类城市的多种复杂场景。另外通过仿真平台可以放大和验证十亿公里的仿真里程。目前国内测量车队达到500辆,同时相应的测试牌照达到244张,目前我们L4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是全国唯一具备前装量产能力的共享无人车(Robotaxi)车型,昨天我们发布了新一代(第五代)共享无人车的最新车型Apollo Moon,相信很多同仁也都已经看到了。这些研发技术的深耕,让我们在智能驾驶行业中获得相应的专利技术,目前已经超过2900多件。
大家看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目前都是相对保持比较领先的地位,在国际第三方的评测机构(GuideHouse)每年发布的自动驾驶评测报告当中,我们从2016年开始到2021年,通过四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行业的追赶者到行业领先者的蜕变,并且连续两年蝉联四个行业领导者之一。
和大家分享一下内部划分自动驾驶的模型,主要分两个大阶段:测试阶段、运营阶段。测试阶段和运营阶段,再细拆分布是六个细分阶段,我们和waymo是行业走在前面的企业,目前正在第四阶段就是小规模试运营,目前运营车辆数相对的规模还不是特别大,从第四阶段到第五阶段就是非常关键,其实是需要在第四阶段的末尾真正的实现去掉安全员,或者将安全员从车上移动到远程的指挥中心,要达到第四阶段的毕业水平,我们必须要从智能化、安全性以及成本上进行努力。
首先是智能性。刚才有很多嘉宾提到,数据驱动我们定义现在的软件服务和新型汽车,我们认为自动驾驶是我们实现数据闭环最佳的应用路径。车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从道路上的数据搜集到整体车辆模型的判断过程,就是通过360度冗余的视觉感知系统和Lidar感知系统可以对路面上的障碍物和道路元素以及他们组成的场景进行有效识别。
这其中关键的要素就是高价值的数据,什么叫高价值数据?大家都知道L4级级别的robotaxi是在限定区域或者限定场景自动驾驶,我们认为在限定odd当中,进行地毯式的数据搜寻,它的效率是远优于分布在各地零散的稀疏的去搜集数据,相对表现更加高效。
目前Apollo整体测试里程超过了1200万公里,一千万公里相当于人类驾驶员超过三百年的驾驶里程,已经形成的数据,我们形成了数据越多能力越强的数据驱动闭环,同时推进自动驾驶能力不断进化。数据的总量增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从质量上来讲,刚才有很多专家提到我们的数据质量和清洗,后续我们的研发80%都会在数据应用和挖掘上下功夫。
其实就是自动驾驶场景中的处理和异常行为的识别和标注,是自动驾驶演进非常关键的一环,只有在自动驾驶中检测到异常行为,不管是自动驾驶还是人工驾驶,这种场景下的数据价值是更大的。目前这类高质量的测试已经超过20多个国内外的城市,涵盖了很多复杂场景,一些异常场景组合可以形成聚类,加上我们提到仿真平台的放大和验证能力,能够面对城市化当中的场景。
有了以上的数据训练,我们的车在城市道路上就能有一个不错的表现,但仅仅跑得不错是不够的,另外非常需要保证的是车辆的安全性,无人化的关键是需要知道何时不行。当然,即便是这么大量的数据,也不可能穷举所有自动驾驶没有见过的障碍物,这就需要有一套冗余的机制,可以保证车在遇到未知障碍物或者知道自己不行了的时候能够安全的停下来。
这方面我们可以做三件事情:
1.电子电器的故障监控对应的是功能安全的概念。包括传感器,元器件,计算单元发生故障时候,可以用冗余系统监控他们的心跳,监测传感器数据是否正常,一旦发现不正常,立即让车辆进入相对安全的模式,引导它退出。
2.是软硬件系统功能表现的监控,虽然电子元器件正常,但是车辆表现不正常,比如急加速的表现,或者定位漂移了,或者遇到障碍物该刹车没刹住,希望通过功能安全边界规则来限制,一旦超出相应的阈值,进入非安全状态提示,进行报警。
3.故障后的停车制动机制。
我们在去年9月发布了5G云代驾,通过5G信号,在远端有环视座舱,目前我们在北京、长沙、广州、沧州,马上上海都会部署5G云代驾,进行无人化能力的演进,通过远程进行脱困处理和平行驾驶。
第二部分和大家分享下Apollo共享无人车运营探索。
自2019年开始,Apollo 共享无人车(robotaxi)服务,陆续在北京、广州、长沙、沧州各地试运营。普通市民通过百度APP或百度地图即可一键呼叫无人车,覆盖职住联通、职场通勤、地铁接驳、休闲游览、生活服务等各类出行场景。目前服务总人次21万以上,后端收到主观评价超过一万多条,整体平均满意度是4.9分以上。
另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我们没有安全员的无人车已经在首钢开放运营了,它是国内首个开放的无人化及商业化的运营服务,运营模式除了是站站互达常态化运营模式,后续我们还会承担冬奥会期间的工作人员接驳,从五一假期开放以来,已经服务了数千名用户,我们现在尝试进行试运营收费,后续也会配合错峰优惠卡、尊享体验卡这种常态化出行的产品服务模式,提供多种优惠和体验,也欢迎在座的同仁,到北京首钢进行体验。大部分的乘客对于我们新鲜事物的定位,表示非常的理解和认可,并且愿意支付大量的时间等待,因为整体关于定价相应的年轻人和学生群体,对于一口价觉得不贵,甚至非常划算。
和大家分享一个视频。
这是半开放道路,相应的复杂场景也可以常态化的解决。
通过两年的运营,我们也搜集了用户珍贵的反馈,让我们非常兴奋,在体验之后,用户我们发现考驾照和购车意愿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所有用户都认为共享无人车的出现,让他们相信科技让生活更加美好,80%的用户都表示会将Apollo GO作为日常出行工具或者将来进行体验,36%的用户会认为我们的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可以作为与出租车、网约车相提并论的出行工具,对我们整体的服务还是相对比较认可的。
另外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用户对未来的期待,使用Apollo Go的用户对整个前景都非常乐观。用户普遍关心的问题就是期待收费之后,我们的共享无人车在哪些特殊的场景能够体现它的差异化优势。
可以说,我们在商业化运营的方向上迈出了一小步。我们计划未来三年共享无人车能够部署30个城市,规模达到3000辆以上、服务300万用户,成为老百姓常态化出行服务选项;到2023年,会覆盖一线、准一线、重点二线城市,深耕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在这些城市,对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正在有步骤推进。也就是我们的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对已开通路测的城市,在规定区域内面向用户提供常态化服务,用服务培养用户的习惯,让用户从好奇到依赖。
第二步,在规定区域内小规模投放无人车队,充分发挥Apollo Moon的产品优势,提升纯无人在路运营的实用性,验证无人化商业模式。
第三步,对于规模化车队稳定运营的城市,在行管部门的指导下逐步进行商业化试点,包括服务形式、定价机制等等,以商业的方式让智能驾驶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促进效率和品质提升。
规模化的远景非常让人兴奋,但是问题也出来了,大量的自动驾驶车辆从何而来特?昨天,百度apollo发布了第五代量产车型Apollo Moon。可以明显看出,它的设计和我们的前几代无人车非常不一样,和市面上其他友商的无人车也不一样,车顶上除了一个与用户交互的接驾灯和一个定制的Lidar以外,其他设备都集成在车身以内,包括毫米波雷达、算力等前装量产程度非常高。以前我们大概每三四百小时就会发生一次硬件失效,第四代车能够达到两千小时以上,Apollo Moon的硬件可靠性将能够达到两万小时以上,这也意味着车辆可以确保五年以上的可靠运营。
大家可能会说,虽然你们无人车跑得不错,但是成本太高了,离实际应用还比较远,这是行业普遍的声音。整体业界的自动驾驶企业对整车成本也是秘而不宣,这是因为目前绝大多数还处在研发测试和Demo阶段的无人车,是采用“堆料”的方式改出来的,成本居高不下,一两百万一辆无人车很正常。此前,还从未有一家企业公开过自己无人车的成本。昨天第一次发布无人车的成本,Apollo Moon的整体成本,包括车,包括无人驾驶套件,所有加到一起是人民币48万元,五年摊销在每个月八千块钱的成本。大家都是业内的专家,可以看一下目前网约车运营平台还是私家车相应的运营成本是多少,这让我们看到了相应的希望。
新一代车型,面向运营,对用户体验也更加友好,包括59项出行服务设计,来提升用户体验,包括车顶设计了接驾屏,乘客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字或图案进行人车互认,一目了然。乘客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或蓝牙解锁车门,车门也具备自动开和关功能,既让乘客感受到贵宾待遇,同时保证安全性,保证车门紧闭。同时可以通过APP控制车窗和空调,还能使用车内的娱乐系统来欣赏影音节目,旅途更加舒适轻松。
我们深知,智能驾驶涵盖了相应的硬件、软件、汽车制造、通讯、路面网络等复杂要素,全世界都在探索的路上。步入无人之境,唯有携手同行,才能无限接近成功。
百度Apollo,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希望与大家一起,共同探索政策、标准如何适用于新兴行业,与行业管理部门、专业机构开放合作;我们在各地积极推进城市智能交通落地,为智能驾驶应用打造物理网络基础;无人化运营后还会涉及到汽车后市场的升级,我们乐于看到新的模式,新的技术,通过彼此促进,共同实现更多城市落地,从而实现更大规模的量产带来的成本优势和快速迭代能力,而这一切都会让自动驾驶商业化越来越近到达我们的身边。
最后希望我们用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创新,为人类创造更加触手可及的智能世界,也为人类的智能出行保驾护航,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