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瑞确实非常巧妙地切入到了一个自主品牌非常有优势的细分领域。
自主品牌在细分市场每一点的进步,可谓是有目共睹。比如SUV市场曾经确实是合资品牌的天下,CR-V、途观等车型均在中国市场霸占过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后来哈弗H6、吉利博越、长安CS75、传祺GS4等车型的出现,才将合资品牌在SUV市场的优势动摇。
但是轿车市场确实是一大难点,毕竟中国汽车市场的扩张序幕由合资轿车拉开,合资轿车通过几十年的市场浸润,形成了固有的认知。因此中国品牌要在主场抢夺回自己的领土,轿车市场应该是中国品牌攻打合资品牌的最后一块阵地吗,将合资轿车拉下马,中国品牌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
轿车难做,这几乎是这些年来中国品牌进行无数次尝试得到的结果,从入门级到中级再到中高级,中国品牌几乎难以撼动合资轿车。不过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击破合资轿车的封锁,就必须要求中国品牌寻找到突破点,攻击合资轿车的弱点,才能取得翻盘性胜利。
中国品牌何尝不想赶超合资,但迫于过去技术实力薄弱等问题和无奈,从基础面上就没办法实现赶超,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无论是从设计、品质、技术、形象等各个方面都已经不是问题,中国品牌全面反攻的时代已经到来。
比如于去年底上市的吉利星瑞,就是中国轿车反攻合资的一个范本,在中级车家用轿车市场、在12-14万元合资家轿成交最密集的区间,星瑞上市3个月来,成功取得了月均销量破万的成绩,从合资轿车手中取得了份额。
星瑞的旗开得胜,对中国品牌来说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那就是中国市场的产品话语权应该由中国品牌来定义,依托于最广泛的群众拥护,依托于最了解中国人需求的优势,再基于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全面提升,中国品牌只要拥有赶超合资品牌的决心,一切都没问题。
回首星瑞的提升,我们需要从中国消费者需求出发,把产品思维转变为消费者思维,是汽车产品受消费者喜爱最关键的地方。消费者喜欢怎样的产品?这个问题很难解答,毕竟现在消费人群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还有地区的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高颜值、高品质、高配置、高性能、高价值于一体的产品,想必星瑞一开始就是以这个思路去打造的。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在行业都在排放法规压力下朝着小排量化的方向行进,但消费者对此并不感冒,不少消费者更喜欢排量相对大点的产品,这样满载情况不会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所以星瑞全系搭载了2.0TD发动机,其实这就是与豪华车沃尔沃S60同源的动力系统,这带给消费者的获得感完全不一样。
底盘和架构就相当于汽车的骨骼,强大的骨骼和基因才会有更好的汽车产品,而基于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CMA架构,就是星瑞强大的骨骼体系。这个架构是全球化的,既出产吉利、领克的产品,也诞生沃尔沃、极星的产品,产品销往全球,与部分车企专一市场的产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因此可以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除此之外,吉利在配置、品质方面,可以算得上中国品牌中上层的品牌,再加上吉利迈入4.0时代,产品品质较3.0精品化时代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一年150万量级的品牌背书足以打消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的不信任感。
星瑞确实非常巧妙地切入到了一个自主品牌非常有优势的细分领域,这也是最关键的价格,用11.37万—14.97万元的区间,也就是花15万买到一款合资、甚至是豪华品牌B级车尺寸的动力、空间、豪华感和配置的产品,这对消费者来说就是捡了大便宜,也足以体现吉利真正为中国消费者谋福利,让消费者用更少的钱享受到更高品质、豪华和舒适的汽车体验,而对比同级别的合资品牌,车机难用,内饰塑料感觉强,配置相对不友好,孰是孰非一目了然,为消费者考虑的车企最终会受到消费者的拥戴。
虽然很多消费者担忧,这么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么便宜,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比如看得见的地方用好料,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消费者担忧的问题并非没有道理,其他车企为什么不做,反而被吉利抢先了?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吉利目前旗下拥有吉利、领克、几何、宝腾、smart、沃尔沃、极星、路特斯等品牌,强大的协同和联合采购,能够广泛地降低成本,这相当于把节省的费用反馈到产品上,回馈给消费者了,所以实惠和性价比不存在问题。
其次是吉利作为中国品牌的代表,于小需要树立吉利的品牌形象,于大是中国品牌整体的实力,吉利树立了一个标杆,建立了一个堡垒,有利于整个中国品牌形象的全面提升,就像手机届的华为和小米一样,现在用华为和小米的荣誉感比过去提升了不少。吉利带头,打破合资垄断的状态,对中国整个汽车行业都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汽车不再是跟随者,而是要在自己的地盘上做领导者。
回过头来再看星瑞攻破合资的借鉴意义,那就是如长城、长安等车企用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比合资品牌更低或者同等的价格,去弥补品牌上的不足,当消费者觉得实际的获得感远超品牌层面上的差距,中国品牌的全面崛起也就成了,这需要全体中国品牌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