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购 >

流量造车时代|小米将是什么样的对手?

2021-02-25 08:17:38来源:盖世汽车

2月19日,有媒体曝出,小米已确定造车。当天下午,小米集团回应:“等等看看,暂时没有(等待公告)”。

21日傍晚,小米集团发布公告表示: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小米造车,流量造车

一句“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给到了外界最大的想象空间。

曾经,小米进军手机市场,以“年轻人的第一部手机”之梗快速崛起;今天,如期出现“年轻人的第一辆新能源汽车”,还会只是一句简单的调侃吗?如果不是,于小米造车而言,最闪亮且最能成为助力的部分又会是什么?

“米粉”的力量

“雷军想悄悄造车然后惊艳所有人。”

“看来年轻人的第一辆新能源还是要靠小米了。”

“立个flag,人生第一辆车等小米,就跟大学第一部自己买的手机用的是小米一样。”

这便是在某社交平台上,小米透露出有造车意向后,米粉们和部分围观群众的真实反应。

据全球技术研究机构Omdia最新发布的智能手机市场追踪报告显示,小米在2020年第四季度排名第三,出货量为4,720万台,同比增长44.5%;全年出货量为1.483亿台,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销量。

小米造车,流量造车

据小米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9月,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7亿;米家App的月活用户数达4310万;小爱同学月活用户数达到7840万。

可以说,在当前绝大部分车企都高举“用户学”大旗的今天,小米自带的高质量高黏性粉丝群体是其最宝贵的财富。

那么,问题来了,小米的粉丝群体是怎么得来的?

在知乎上,当小编写下“为什么喜欢小米”进行搜索时,大家的回复是这样的:

“小米手机上的用户反馈真的有回应哦。”

“认同小米品牌,在使用过程中感觉伴随这个品牌在一起成长。”

“大概是因为,一个想要在有限预算里实现最好的体验,小米会是那个好的,省事的选择。”

“小米社区一直给草根很好的展示舞台,让草根在这个社区活的特别有尊严,所以老用户老在里面粘度很高。”

今时今日,当吸引用户和用户运营为企业的日常乃至主流,探索势必更加全面和深入。群雄逐鹿之下,让米粉们能够继续坚守小米阵营的“参与感”和“陪伴感”,也愈发有具象化的表达。

2019年5月29日,雷军在小米社区发了一篇文章,以此来悼念小米的老朋友“独舞倚天”。小米社区的网站变成灰色,以此来悼念资深的米粉不幸逝世。

2020年2月1日,雷军向所有米粉发出邀请,并在微博发起话题#雷军对话米粉#,征集年夜饭讨论的内容;2月7日,小米创始人雷军与9位米粉团成员一起吃了顿年夜饭,针对米粉代表提出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如此看来,汽车行业用户学的课代表蔚来汽车,似乎有向小米偷师过的嫌疑。

互联网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小米和用户的双向奔赴已经形成,倘若未来造车,米粉们将是小米汽车的第一批潜客。

小米造车,流量造车

又见飞猪

2010年,雷军在创立小米时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这不,小米也“小飞”了一把。2月19日,市场传出小米集团造车的消息,当天小米股票闻声上涨,直到2月22日,小米集团港股盘前高开近2%。不过,在开盘后,其股价直线下跌,直到发稿前也未能止跌。

放眼市场,多的是凭借新能源为曝点再次“上车”的案例。还没有车可卖的恒大汽车获得260亿港元融资,股票暴涨,总市值破6000亿;下周回国贾跃亭的造车公司FF卷土重来,募资10亿美元;富士康续命拜腾,投资2亿美金......

这样的大环境,这样的资本认可,这样的舆论造势下,小米抛出的跨界造车烟雾弹或许是一次造势?但如果小米终究要造车,为何不趁这夜“嗨”风高之时?

更何况小米早就是半个汽车人。

小米造车,流量造车

早在2013年,雷军就曾两度拜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并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充满了好奇;2015年起,小米开始了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同年,雷军的顺为资本参与了蔚来汽车的A轮融资,投资过亿元;2016年,顺为资本参与投资了小鹏汽车A+轮融资,2019年,小米亦通过旗下公司向小鹏汽车再次投资5000万美元。

据媒体统计,截至2020年5月份,包括雷军个人、小米科技、顺为资本三方投资过的造车、出行以及汽车后市场的项目超过20家企业。同时,小米关联公司拥有的与车辆相关的专利共有134件,且小米多家关联公司均将汽车零配件作为经营范围登记。

此外,这几年,小米也同多家车企展开了深度合作。

2020年12月,小米集团与比亚迪共同创立联合实验室,搭建技术开发平台;2019年9月,小米与小鹏展开合作,小米9Pro 5G将通过NFC功能充当小鹏“车钥匙”;2018年11月,小米与一汽轿车签署战略协议,联手打造智能汽车新体验。

小米造车,流量造车

老对手,新battle

假使小米此时入局,最适合的方式或许是联手传统车厂来代工。

就以零部件来说,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多达10万个,即便是电动汽车压缩到了1万个左右,这之中还会涉及到品控等问题。若让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资质的小米投资几百亿建厂,着实有些远水近渴。

实际上,在2016年以前,小米对自己的定位是“整合商”,做好MIUI+硬件方案整合。彼时的小米,将市场上能买到各种各样的硬件方案进行整合,打造高性价比产品,以轻资产跑步前进,并将这一模式复制到了电视、手环和家电等细分品类,成功获得了崛起。

今天,已经在汽车领域布局最少6年的小米,是否也会若法炮制?

小米造车,流量造车

再者,毕竟老对手苹果和华为都已入局。

最早提到苹果汽车项目的传闻是在2014年秋天,当时有媒体得知苹果正在招聘工程师。几个月后,谣言的细节得到了其他消息来源和媒体的证实,表明所传的事情以及“泰坦计划”的名称皆是事实。

7年后的今天,苹果已经开始同各大传统车企接触谈判,为苹果汽车找代工厂。

2017年6月,有华为员工在华为内部论坛“心声社区”发问:“华为为什么不做汽车?”;2019年5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宣告成立,正式进入智能汽车领域。

同样都是布局多年的老对手,小米还能按耐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