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购 >

“万亿蓝海”的诱惑,苹果、华为、OPPO纷纷入局

2021-02-07 16:16:14来源:盖世汽车

如今,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技术迅猛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在汽车上,这也让让汽车行业出现许多新变化。可以看到,未来汽车不再仅仅扮演“代步工具”的角色,而是逐渐变成下一个“智能终端”。

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为代表的“智能汽车”举例,2020年虽然3家企业总市值均破千亿人民币,但这些智能汽车品牌背后却涌现出大量的科技公司,如腾讯、阿里、百度、微软等。更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赛道不仅仅是车企之间的竞争,未来更多的是科技巨头们的“新战场”。

电动汽车,黑科技,前瞻技术,新势力造车,手机厂商,新能源,智能汽车

不仅如此,作为智能领域的先行者,手机厂商自然不会静观其变。如果说从2019年5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宣告成立,预示着华为正式进入智能汽车领域,那么苹果和三星两大手机巨头早已在汽车领域深耕多年。

最近,国内手机厂商vivo、OPPO和小米也开始频繁公布汽车方面专利,引起外界极大关注。

2020年11月,vivo 在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 Jovi In Car 车联网品牌。

今年1月12日,华为发布96线激光雷达;1月22日,华为再次申请了一项关于“减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新专利。

1月26日,国内另一家手机厂商OPPO也曝光了一组汽车方面专利,表明将进入汽车领域。

2月2日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关于 “控制车辆灯光的方法及装置”专利被授权,具体内容包括本公开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车辆灯光的方法及装置。

电动汽车,黑科技,前瞻技术,新势力造车,手机厂商,新能源,智能汽车

图片来源:OPPO

如此看来,手机厂商大规模进入汽车领域,已成不争事实。那么,手机厂商为何纷纷入局造车领域?有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挑战?有利可图吗?

“万亿蓝海”的诱惑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已经过快速增长期,开始进入行业发展的成熟期。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正在缩减。

据IDC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近年峰值,为14.71亿部,同比增长2.65%。此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下滑,2018年-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为14.05亿部、13.71亿部、12.92亿部。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手机已不再是手机厂商单一核心入口。

电动汽车,黑科技,前瞻技术,新势力造车,手机厂商,新能源,智能汽车

图片来源:小米官网

相比缓慢缩减的智能手机市场,在互联网企业、资本大佬争相涌入的智能汽车市场正处于行业起步阶段,可谓一片“蓝海”。

去年《2020世界智能汽车大会》相关专家认为,尽管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产销量下降风险,但可以确定的是,智能汽车市场在不断扩大。

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台,其中中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自动驾驶方面,截至今年6月,全国17个城市已累计发放约282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电动汽车,黑科技,前瞻技术,新势力造车,手机厂商,新能源,智能汽车

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将在2020至2025年间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25至2030年间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由此,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

“车联网成为国内外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必争之地,进入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正在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盖世汽车认为,在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手机厂商需要新的故事来支撑其业绩和发展,而智能汽车市场则成为了他们新的“梦幻工厂”。

所以苹果、华为和小米这些手机巨头在这个时候进军智能汽车这个“万亿级蓝海”不令人意外。

苹果野心更大,华为、小米紧随其后

“智能汽车本身就是跨界新物种,单凭一家企业很难完成,而跨界融合能产生集聚效应,这也是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特色。”一位资深投资人对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概括。

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手机厂商或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向汽车领域发力。从目前发展来看,也确实如此。

例如,手机巨头华为则以硬核技术见长,在汽车领域也有自己的优势。据盖世汽车了解,华为涉足的每一个业务都是围绕自己的主业务,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华为只不过是把自己的主技术在汽车领域延伸和发展而已。

尤其是5G技术、车载传感器、自动驾驶、芯片研发、三电系统等领域,华为掌握着大多企业所不具备的核心技术。

电动汽车,黑科技,前瞻技术,新势力造车,手机厂商,新能源,智能汽车

2020年10月底,华为首次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旨在通过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创新的模式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精品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当曾表示,“HI带来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借助华为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将和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开发出更好的智能电动汽车,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目前,华为已与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小康股份等十余家汽车厂商展开合作,其发展势头迅猛。

电动汽车,黑科技,前瞻技术,新势力造车,手机厂商,新能源,智能汽车

图片来源:北汽新能源

华为前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对媒体表示“可能10年以后的汽车行业,华为又很厉害,像现在的手机行业一样。”

此外,小米、vivo和OPPO也同样如此。小米擅长搭建生态,例如小米的智能语音系统“小爱同学”、智能手表以及小米智能家庭系统,已成功切入汽车联网系统,并且已和小鹏、蔚来、比亚迪和威马等多家车企展开合作。据悉,未来小米还将把支付体系延伸至车端。

关于OPPO是否会参与造车,在2019年底的未来科技大会上,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曾表示:“OPPO可能会做汽车,但目前来看还没有这个可能。

电动汽车,黑科技,前瞻技术,新势力造车,手机厂商,新能源,智能汽车

OPPO创始人 陈明永

自己一直在思考做汽车这件事情,我们要么不做,要么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不是自己造汽车。”

结合最新爆料的“防撞提醒”、“车辆控制”、“车辆定位”、“测距方式”四项专利,OPPO造车已经是板上钉钉。

另一手机巨头苹果则更加野心勃勃,从最近一系列消息可以看出,苹果将直接进入造车环节,未来或将生产颠覆特斯拉的新物种。

2013年,苹果宣布向汽车领域进军,宣iOS in the Car计划;2014年,苹果正式将iOS in the Car计划更名为CarPlay的车载系统;2015年,苹果开始积累汽车方面的人才,先后招募了克莱斯勒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Doug Beets和大量的前特斯拉员工。

电动汽车,黑科技,前瞻技术,新势力造车,手机厂商,新能源,智能汽车

图片来源:苹果官方微博

“苹果资金实力雄厚,因此很难在薪酬待遇的竞争上占据优势。”特斯拉发言人曾就苹果“挖墙角”表示。

根据外媒报道,苹果在2020年发布了300多个与汽车相关的招聘职位,包括电池电源管理、道路安全和汽车体验等方面。

近日,苹果带着“真金白银”再次加快造车步伐。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作为电动汽车生产合作的一部分,苹果公司将向起亚汽车投资4万亿韩元(约36亿美元)。但是,《东亚日报》并没有明确消息来源。

报道称,苹果计划与起亚合作,在起亚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工厂生产苹果汽车;合作双方可能会在2月17日签署协议,并计划在2024年推出苹果汽车,初期产能目标是10万辆。

电动汽车,黑科技,前瞻技术,新势力造车,手机厂商,新能源,智能汽车

不过,据彭博社报道,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苹果与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生产电动汽车的事宜,目前谈判已暂停。但是,苹果还就类似计划与其它汽车制造商正在洽谈。

正如网友调侃,“苹果造车属于带资进场,根部不需要融资的那种。”因此,如果苹果这条“鲨鱼”进入智能汽车领域或将再次改变该市场格局。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对媒体坦言,苹果具备制造智能汽车所需的能力、资金、技术,苹果造车早就不是秘密,苹果关注的不仅仅是科技本身,而是科技与人文的结合。

截止发稿,苹果总市值约2.3万亿美元,市值排名全球第一;特斯拉市值近8200亿美元,相当于大众、丰田、日产、现代、通用、福特、本田、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9大传统汽车制造商之和。可以看到,苹果相比特斯拉和传统车企来说可谓实力雄厚。

电动汽车,黑科技,前瞻技术,新势力造车,手机厂商,新能源,智能汽车

图片来源:雪球

盖世汽车认为,在手机业务逐步失去吸引力,尤其是在市场份额被华为、三星、小米等品牌挤压,苹果需要新的“故事”来支撑股价和市值;另一方面,特斯拉的中国业务令苹果十分“眼红”。

当然,手机厂商除了在智能技术领域占优势外,相比传统车企还具有产品普及度高,用户存有量高,品牌营销多元化以及传播深入等优势。

此外,在全球汽车行业“缺芯片”的浪潮下,手机厂商或能为车企排忧解难。据韩联社1月28日报道,三星电子将进一步巩固现有产业的市场主导地位,并为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此,三星电子将积极运用资金余额,扩大设备投资,推进企业并购。

电动汽车,黑科技,前瞻技术,新势力造车,手机厂商,新能源,智能汽车

图片来源:赛灵思

OPPO在2月16日正式向内部公开了进入芯片领域的消息,并开始组建技术委员会执行相关计划。继华为、中兴、小米等公司之后,OPPO成为了又一家在芯片设计制造投入资源的厂商。

如果手机厂商能为车企提供芯片,那么产品的软硬一体化将大大提升,同时产品节奏把控的主动权,也会攥到自己手中。

安全仍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然而,在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手机厂商更应警惕由其引发的种种安全问题和隐患。

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接收到的与汽车智能化有关的故障问题投诉逐年增加,如“影音系统故障”中的中控屏黑屏、卡顿以及死机,“车载互联故障”中的系统无法升级、车辆功能无法开启以及“行车安全辅助系统故障”中的主动安全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失效等问题,投诉量持续增高。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一直是特斯拉对外宣称的最大卖点之一,然而近年来因该技术造成的恶性事故高发,对前方障碍物无法识别、遇到障碍物突然加速等情况被车主“吐槽”,而特斯拉不止一次的正陷入信任危机。

侧面也反映出,在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车辆在软、硬件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关乎到行驶体验,而有些则与驾乘人员的安全密不可分。

写在最后

这是一个世间万物快速更迭的时代,也是汽车产业巨变的时代,即使如今的汽车产业已然足够拥挤,但科技创新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依然欢迎“创新者”和“颠覆者”。

作为未来“智能终端”的汽车领域,在涌入大量资本和科技企业后,可能对智能汽车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过随之而来的竞争将愈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