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导购 >

共筑后疫情时代汽车健康产业生态圈,第三届中国汽车环境与健康高峰论坛在京渝两地连线举办

2021-01-17 10:16:17来源:盖世汽车

2021年1月14日,“2021第三届中国汽车环境与健康高峰论坛”在北京、重庆两地同期连线召开。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指导,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国家空气净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共同举办,年度主题是“共筑后疫情时代汽车健康产业生态圈”。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公众更加关注健康出行、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等多种因素叠加的时代背景和产业背景下举办的高峰论坛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兼副秘书长叶盛基、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兼广东省室内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顾士明、中国汽车报社辛宁等领导分别在北京、重庆两地出席论坛并做了精彩的发言,来自中国汽研、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有关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知名高校、检测认证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做了精彩报告分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汽车报社、汽车纵横、华龙网等十余家媒体出席了本次两地连线论坛,出席本次论坛的还有理想汽车、日产、北京现代等整车、零部件以及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本次论坛主要由开场环节专家领导发言、权威专家重磅报告、圆桌讨论环节、5项成果集中发布、PM团体标准闭门会议等5大单元部分组成,涵盖汽车环境与健康的思想辩论、专业见解、前瞻预见、技术报告、落地成果等精彩内容,为汽车环境与健康未来产业生态发展指明了关键方向。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开国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产业发展新形势让汽车环境与健康得到了空前重视,中国汽车健康化发展势在必行;车内的环境健康不仅成为民生问题、中国热点话题,更关系到实现全民健康乃至全面小康的国家战略。近年来车内异味、车辆电磁辐射等热点问题频频曝光,消费者对车内环境如车内电子环境辐射等问题日益关注,由于缺乏科学的测量依据和标准,使得我们汽车健康化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国汽研从推动产业汽车环境与健康发展、保护交通出行者健康公共利益等诉求出发,联合行业力量推出了《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并不断对其优化发展。

疫情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瞿国春主任从产业管理角度出发,介绍了国家汽车产业管理顶层设计和重大政策层面与汽车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瞿主任表示:“有效促进汽车节能减排,改善车内环境质量,对构建安全、节能、环保出行体系,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有重要意义,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瞿主任在致辞中说:“近年来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成为产业发展趋势,为降低汽车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我们在政策引导、行业管理、标准法规制定、供应链体系的管控、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车辆使用环节减少排放或者改善环境来说,我们也取得显著成效”。瞿主任表示:“中国汽研作为行业机构,联合行业力量牵头发布《健康汽车指数》,制定第三方评价体系,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对引导汽车理性消费,促进产品品质和技术进步,提升驾乘人员健康水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最后,从满足社会对汽车环境与健康新发展需求、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出发,瞿主任从加强汽车碳排放顶层设计、健全环境与健康的管理机制、完善环境与健康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高效协同跨界四大方面提出了建议。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部主任肖凌云博士建议:要以“安全定义汽车”为基本的研发理念,基于该理念制定技术路线,可以更好地均衡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与健康安全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的制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量的汽车产品。肖博士在致辞中还提出“汽车健康化”技术的思考,创新驱动和多域融合推动汽车健康化技术发展。肖博士说:“会前我了解到钟南山院士和广州市科技局推荐筹建国家空气净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是跨行业非常有益的尝试,期待未来我们能开展相关的交流与更广泛的合作。同样,也了解到以中国汽研为代表的第三方技术机构,搭建了汽车技术健康评价体系,制定了涵盖车内VOC、车内气味、车内PM、车内电磁辐射等维度的测试评价体系,是汽车健康化技术的一次创新尝试”。

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室内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顾士明在发言中表示:本次论坛汽车行业把环境与健康、把车内空气质量摆到很高的地位来讨论,一起来研究、分享,是时代的进步,汽车行业几十年来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到智能化,现在把健康这个问题摆到议程上来,是大好事。

疫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兼副秘书长叶盛基在引导性报告分享时从汽车协会职能及对汽车产业研究出发,介绍了疫情常态化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形势,介绍了疫情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取得的成绩以及产业链补链、强链等工作。他表示:“从发展的角度而言,我们希望我们整个产业是持续健康的、我们的产品是更加安全的,所以对于汽车、环境、健康,我们不仅仅是谈产品质量,更重要的要谈环境质量,我们不仅仅谈基本的产品安全,更重要的是谈我们整个汽车健康安全。有的专家也看到了我们的产品安全问题、健康问题应该作为汽车产品全生命过程的监控,有关健康安全、环境安全应该从有关的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去关注产品安全、环境、健康事项”。他认为本次论坛充分体现全产业链相关合作和协同,充分体现了我们产业的发展包括环境和健康问题需要跨界融合,我们需要在能源、产业链相关方面、通讯信息包括环境健康的医疗方面,都需要共同协同来推动。 疫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在《空气净化技术在乘用车的应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车内空气污染及研究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并特别强调要针对各种不同的污染物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净化技术来处理车内空气污染。对于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以及污染防控,侯院士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研发实用、绿色、环保的车用功能材料,进而实现源头上共治;二是要开发先进的车内新风系统,特别是要采用一些多重功能或者模块化的空气净化器;三是要重视新材料对人体或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研究,四是利用现在的传感技术加强车内污染物种类的监测或浓度的监测,强化车内空气质量的智能保障系统,推动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整个车内空气质量的控制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圆桌论坛环节,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室内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顾士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戴自祝教授,深圳大学过敏反应与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刘志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吴吉祥教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焰,中山大学黄海保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人工环境与控制研究所所长丁力行教授,国家空气净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副主任杜少平,以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总工程师叶盛基参与了圆桌论坛讨论。对于汽车环境与健康不断强化升级,汽车行业如何更好地践行车辆全周期内更健康?汽车、医疗等跨行业如何更好地从机制联动、标准接口、技术对接、公众意识引导等方面进行合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政府产业监管、行业标准构建、消费者生活需求等?与会专家进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为汽车环境与健康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预见性的宝贵见解。

疫情

与会专家从大健康、车内空气质量、过敏性疾病等多个角度分享了各自领域相关的研究发现与成果经验,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中国汽研环保与健康中心主任宫宝利以《车内环境健康评价关键技术与社会效应》为题做了分享。深圳大学过敏反应与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刘志刚教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赵秀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教授巫彤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吉祥、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有限公司专家万分龙、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葛蕴珊、理想汽车技术支持部总监钱坤等专家做了专题技术分享。

本次论坛集中发布了5场与论坛主题内容相关的成果。在重庆会场,先后进行了《车内颗粒物(PM)过滤测试方法》团体标准启动仪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家空气净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合作签约仪式、CN95健康座舱5A级认证证书颁授仪式;在北京会场,进行了中国汽研与中纺标的合作签约仪式;北京与重庆两地联线,进行了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专家委员会的成立与启动仪式。

在重庆会场,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专家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委员、成员单位领导就《车内颗粒物(PM)过滤测试方法》团体标准召开了闭门会议。 疫情

此次高峰论坛通过北京、重庆两地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与会领导、学者、专家以“共筑后疫情时代汽车健康产业生态圈”为主题,从车内环境健康评价关键技术与社会效应、空气净化技术在乘用车的应用、疫情常态化对汽车产业环保与健康发展的影响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汽车环境与健康的生态发展之路,通过筹建国家空气净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专家委员会、发起《车内颗粒物(PM)过滤测试方法》团体标准、促成汽车与纺织系统合作研发等多项举动,在进一步搭建并做好跨行业、多方参与的沟通交流平台的同时,使汽车与医疗等多领域协同融合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汽车产业生态健康与绿色交通大环境,需要控制从汽车生产制造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是从每一个汽车健康生态舱说起的。引领倡导各相关企业打造绿色安全的汽车产业链,做好车内的环境与健康,帮助消费者遴选更环保、更健康、更节能的生态汽车,既净化了产业,也保护了自身,同时为阻断疫情传播做出了贡献。作为汽车业权威的第三方行业组织,论坛组织者联合主办单位之一中国汽研,愿与各行各业志同道合者携手,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发展理念,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与汽车产品的提质升级持续努力。

附件:相关背景或技术素材:

1、2019年全国机动车四项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颗粒物污染物等排放总量是1603.8万吨,较2019年下降68.8%,这是我们取得的成绩。另外从整个百公里单车油耗这个角度来讲,也是从过去的6.983百公里,下降到19年的5.66L,下降13.5%(节选自瞿主任讲话稿)

2、我们国家汽车的保有量逐年在增加,据相关资料报道,2020年全国的汽车已经达到了2.81亿辆。大家都知道汽车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的交通工具,每天大约有6-8%的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待在车内,而且车内的空间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特定的类似室内微环境,和一些简单的工作场所。车内的空气质量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车内空气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但是投诉量同样仍在逐年增加。根据相关资料报道,像2019年气味投诉量相比2014年超过23倍,投诉率增长16倍。根据2018-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像皮革味、塑料味、橡胶味等被排为前三名的不受欢迎的气味类型,而且这些气味大都来自像座椅或车内空调等。(节选自侯立安院士视频报告速记材料)

3、5项成果集中发布环节介绍。

(1)在“中国汽车健康指数《车内颗粒物(PM)过滤测试方法》团体标准启动仪式”上,中国汽研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阮廷勇、中国汽研环境与健康测评研究中心主任宫宝利、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总院空调所所长游典、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产品认证部长桂根生、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韦流权、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空调热性能实验主任张坡、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内饰产品经理王超、长安福特研究院测试中心经理雷宝云、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资深工程师李伟等专家领导一起见证并启动该团标。

(2)在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上,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室内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顾士明任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戴自祝教授、中国环科院副研究员赵秀阁博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巫彤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吴吉祥教授、深圳大学过敏反应与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刘志刚教授、中山大学黄海保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人工环境与控制研究所所长丁力行教授被聘为中国汽车健康指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红钢、中国汽研北京分院院长夏国强、中国汽研环保与健康中心主任宫宝利、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雷剑梅博士分别为以上专家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聘书。

(3)在中国汽研与国家空气净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合作签约仪式上,由中国汽研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阮廷勇和广微所检测中心主任黄魁英女士分别代表合作双方签约,中国汽研副总经理王红钢和广微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空气净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副主任杜少平一同见证。

(4)在中国汽研与中纺标合作签约仪式上,中国汽研北京分院院长夏国强与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文松分别代表合作双方签约,中国汽研总监抄佩佩女士和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一同见证。

(5)在“CN95健康座舱5A级证书”颁授仪式上,轿车类奖项分别授予了江淮汽车、长安福特、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SUV类奖项分别授予比亚迪汽车、重庆长安汽车、广汽乘用车、江铃汽车和威马汽车,商用车类奖项分别授予红岩商用车、上汽大通、中国重汽、宇通客车和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重庆凯瑞质量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傅勇为各企业颁授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