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Robotaxi被认为短期内规模化商用不明朗,一些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细分领域。比如Robobus,由于运营区域相对较固定,并且兼具低速、未来可拓展空间大等多重优势,俨然成了自动驾驶赛道的“新宠儿”。
放眼市场,除了金龙客车、宇通客车、福田欧辉、陕汽等传统商用车企业,目前以百度、蘑菇车联、轻舟智航、文远知行、驭势科技等为代表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在积极布局Robobus,其中部分企业的研发成果已经在全国多地投入试运营。
Robotaxi进程缓慢,Robobus来“抢镜”
作为共享经济下的新兴产物,Robobus和Robotaxi在过去几年里均圈定了一批拥趸。不过从当前的技术及市场发展形势来看,各方面的条件对于Robobus显然要友好的多。
Waymo的 Robotaxi 在旧金山撞上滑板车,图片来源:Twitter
由于开放场景下的驾驶工况复杂多变,以及成本的居高不下,Robotaxi的应用进程一直十分缓慢,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项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公。即便是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开发的Waymo,过去很长时间也是一直待在凤凰城出不来,直到上个月才开始小心翼翼地在旧金山邀请公众尝试其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这还是建立在Waymo 已经在旧金山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十年的基础上。
并且Waymo此前还表示,在特定区域或条件下,他们可能会关闭车辆自动驾驶模式,如高速公路匝道和施工区,或针对大雨和潮湿的道路路况等。这显然不是可以大规模落地的技术该有的样子。而8月份,戴姆勒和博世宣布将停止联合开发Robotaxi项目,更是引发了很多人关于Robotaxi研发前景的遐想。
“比较之下,Robobus在落地方面有多重优势:第一, Robobus在中低速条件下安全性更能得到保障;第二,运营区域相对固定,不会出现Robotaxi那种层出不穷的问题;第三,多人出行,可以得到城市管理者的支持。”轻舟智航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
轻舟智航龙舟ONE,图片来源: 轻舟智航
这其实也是业界的普遍看法。就实际应用来看,Robotaxi如果要真正替代传统出租车,必须具备在开放场景中的完全无人驾驶能力,包括面向城市复杂场景的驾驶能力,这就相当于要实现L5自动驾驶。
“但目前来看,城市级开放道路作为自动驾驶最复杂的场景之一,面临的核心挑战就有两点:第一,城市道路场景丰富,包括行人、电动车、三轮车和各种复杂交通元素,覆盖复杂的中国路况和中国式驾驶行为。第二,城市交通环境下会出现大量的极端天气和极端场景(CornerCase)。”蘑菇车联的相关负责人就指出。
特别是CornerCase,由于是充满了巧合性与不可预见性的边缘情况,已然成了制约高级别自动驾驶发展的关键。哪怕是Waymo这样实车路测里程排在全球前列的企业,仍然发现有层出不穷的新长尾场景待解决,要处理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Robobus相当于是Robotaxi的降维。由于限定了运营场景,降低了行驶速度,Robobus的商业化门槛也同步下降了不少,未来几年商业化前景相对较明朗。
甚至可以清晰地看见,各个城市已经开始从政府层面支持Robobus的发展。广州近日就提出计划分阶段开通6条自动驾驶公交便民示范运营线路。上海也于8月份启动了自动驾驶公交载人示范应用。苏州继去年10月开通了第一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今年6月又开通了第二条线路。据悉,这两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全长15.3公里,平均每天58单的预约量,每天的载客人数平均超过100人。
广州公交集团L4级自动驾驶车辆套件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内容,资料来源:广州公交集团
“这背后对应的是目前城市出行痛点重重。在过去十多年里,得益于轨道交通和高铁的发展,虽然拉近了城市内和城市间的距离,但在市内‘毛细血管’类的交通方式上,还是有很多待优化的问题。像网约车,虽然实现了共享化,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绿色低碳的共享单车,则面临着用户乱停乱放的问题。这些出行方式都没有真正解决城市微循环问题。” 轻舟智航上述负责人指出。
而当下各个城市微循环需求又十分强烈。近两年,包括广州、福州、厦门、成都、顺义、苏州、合肥、武汉等在内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微循环公交或者地铁接驳专线,旨在打通节点瓶颈,加强毗邻地区路网衔接,提高路网连通度。
这种情况下,Robobus的出现刚刚好。“Robobus更趋近城市基础交通设施的概念,属于国家补贴的公共服务的范畴,更多是政府与企业一起来完成。在未来城市,这种在几公里范围内运营的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会像水、电、煤气一样,成为城市的基础设施。”谈及Robobus将来的市场前景,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甚至如是说。
利好不断,Robobus已在国内多地上路
受市场和技术快速演进的双重驱动,Robobus作为无人驾驶变革的“前哨战”,近两年其实已经在全国多地投入试运营。
百度联手金龙客车打造的自动驾驶小巴阿波龙自2018年7月量产下线至今,先后在北京、广州、雄安、重庆、佛山等22个城市园区落地部署,累计服务人次超12万,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达到12万公里。
阿波龙Ⅱ,图片来源:百度Apollo
今年8月,阿波龙Ⅱ正式发布,新车在算力、传感器配置、冗余安全(车路协同+5G云代驾)、座舱交互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提升,ODD也从封闭、半封闭园区进阶扩大到了开放道路,能够安全应对无保护左转、车流择机变道、路口通行等城市开放道路复杂场景。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阿波龙Ⅱ能够针对不同场合,提供公交模式、约车模式、景区路线游览等多种出行模式,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带来新思路。
文远知行无人驾驶微循环小巴,图片来源:文远知行
文远知行和宇通联合开发的无人驾驶微循环小巴,也于今年4月批量下线,目前正在广州、南京、郑州等地开展常态化测试。今年6月,广州疫情严重时,文远知行投放了一定数量的无人小巴在广州荔湾封控区运送抗疫物资。同月,宇通客车宣布将向中原科技城分批交付100辆自动驾驶微公交,用于推动8条自动驾驶专线正式向市民开放。
不仅如此,为推动Robobus加速商业化,宇通客车还在郑州建设了国内首条商业化运营的自动驾驶公交线路和行业首个无人场站。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宇通自动驾驶巴士已安全运营900多天,累计接待市民36万人次,开放道路运营里程累计71万公里。
轻舟智航基于Driven-by-Qcraft解决方案同时部署了3条产品线,包括:基于5.9米小巴打造的Robobus龙舟ONE,该产品主要用于地铁接驳、城市微循环等场景,目前已在苏州、深圳、武汉等超过5座城市启动常态化运营;与相关车企合作打造、面向城市未来出行设计的新车型龙舟SPACE,将在近期发布,未来可作为Robotaxi使用;面向大巴的辅助驾驶方案智慧公交,现阶段在嘉兴、西安也有项目落地。
其中龙舟ONE、龙舟SPACE,据悉瞄准的是增量市场。轻舟智航认为,这类产品虽然现在比较小,但是一旦达到临界点,就会迎来比较快的增长。而中巴、大巴则是现有的存量市场,所以轻舟智航的智慧公交的定位其实并不是以无人化为目标,而是以辅助驾驶为目标,主要目的是提高安全性,避免因司机误操作造成事故。
在轻舟智航看来,很多城市一年可能有1/8到1/10的公交车会进行更新换代,期间会有很多智慧化的需求,释放出大量的市场机会,包括BRT也是很好的突破点。而且,这类智慧公交还能帮助轻舟智航收集大量数据,为技术研发提供帮助。
蘑菇车联自动驾驶城市公共服务车队,图片来源:蘑菇车联
蘑菇车联更是把自动驾驶公交作为了其智慧交通甚至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与自动驾驶出租车、清扫车、巡逻车、救护车、物流车等协同部署,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湖南等地落地。蘑菇车联由于采用了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充分融合车端、路侧与云端的综合信息,突破单车感知盲区,大幅提升了自动驾驶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大规模落地的经济性。
据蘑菇车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公司正在顺利推进衡阳总投资约5亿元的城市级自动驾驶示范应用项目,项目设计总里程达200公里,第一期38公里的道路将于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将有约1000台自动驾驶车辆在衡阳街头,提供公交巴士、无人出租车、城市接驳车,以及消防救护、清扫道路、运送快递的服务。
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将看到Robobus的身影,自动驾驶普惠大众出行的愿望正初步照进现实。据相关数据预测,随着各地纷纷表态推广自动驾驶公交,到2022年,全国无人公交线路数量将超过60条,上下车站点将达300个,无人公交路线总长达300公里,公交服务场景的自动驾驶变革未来可期。
9月14—15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1中国商用车自动驾驶大会将在上海隆重召开,届时将有众多来自商用车企业及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的专家围绕各类应用场景下自动驾驶的机会、落地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等展开分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