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者生态大会后,R汽车有机会打破质疑。
去年,传统车企密集扎堆将新车里造车推上新台阶。而在此之前,上汽集团电动化新起点R品牌就已经宣布推出,引发广泛讨论。随后,在上汽集团“L”项目正式落地为智己汽车后,R品牌便陷入一片质疑当中。
而R品牌呢,除了偶尔在面对公众时表达过决心,大多数情况下则保持沉默。
R品牌的旗下车型ER6、MARVEL R在这种背景下,分别于2020年8月13日、2021年2月7日迎来上市,并未引起像智己汽车那样的轰动,似乎有些高开低走。但随着3月18日,R品牌在深圳举办“共创者生态大会”,你会发现R品牌此前不作声的真正含义。
在市场的见证下,“R-TECH高能智慧体”于深圳大运中心完成了全球首秀。作为R汽车的全新技术品牌,“R-TECH高能智慧体”将成为R汽车向智能车时代迈进的新起点。官方资料显示,R-TECH高能智慧体历时5年研发,总投入超200亿元,汇聚了全球顶尖软件和硬件科技,是R汽车与战略伙伴,共建、共创、共享的全球领先的黑科技新物种。R-TECH高能智慧体能够真正实现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软件可买可卖可定义,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
同时,在此次大会上,R汽车家族新成员ES33也惊艳亮相。作为基于R-TECH高能智慧体打造的首款智能车,ES33将于2022年下半年全球上市。
发布会后,跨圈媒体就R品牌的相关问题对上汽乘用车领导层进行专访。上汽乘用车总经理、R汽车首席共创伙伴杨晓东自信地表示:“任何问题都可以提。”
不出意外,打击最关心的还是“R-TECH高能智慧体”的技术搭载。杨晓东说:“我们今天讲了英伟达的全球首发芯片;还有一个是中国区首发的4D成像雷达;还有全球首发量产的业内最顶级的Luminar激光雷达。虽然这些东西今天都没有量产,但是这些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玩家,如果他们不会成功,我认为其他人成功的可能性不会在他们之上。”
正如杨晓东所说的,创新一定是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但创新就是一定要不断探索。科技兑现想象,如果你等成熟了再去用,那你永远不是科技兑现想象。
当被问及整车厂需要为中国自主芯片的发展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推进做什么时,杨晓东表示:“上汽乘用车在2月份和地平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地平线芯片的联合开发工作,也已经在推进了。第二,芯片的产业链非常长,从原材料、芯片的设计、封装、测试,还包括围绕这些产业链的设备,测试设备、工具链,挑战很大,所以如果要国产化的话,我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需要时间。作为主机厂来讲,上汽乘用车希望能和这些合作伙伴更深度、更直接地去攻关这些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在业界一直争论很大。在谈到相关问题时,杨晓东说:“换电现在比较多的场景是TO B,主要是换电站建设的原因,我们现在的换电站通常都是固定场景的,成本投入也比较大,出租行业或者租赁行业比较愿意承担这个成本,但是TO C的话,用户需求没有那么迫切。”
品牌是服务客户的,在用户运营方面,R汽车从亮相那一刻起就说要做共创者,这其实就是在做用户运营,而其用户运营的系统思考和长远的规划同样包裹在服务的内核中。
对此,R汽车首席运营官姜辉表示:“R汽车从成立之初,就把用户运营当做是整个品牌的精神,或者说所有工作的出发点,目前我们也是从各个角度在和用户共创。首先是在产品上,今天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的ES33,从造型到配置到整个对产品的定义,都是我们和用户一起来做的,过程中有很多次的沟通;其次是商业模式上,我们成立了用户智囊团,积极地在帮我们做改进和优化;接下来是围绕用户在做一些用户权益的设计,有一些做积分,有一些围绕用车权益的规划;最后是我们的品牌信念是‘用户即伙伴,出行即服务’,我们会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在这些用户最需要的触点上。”
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R汽车CEO俞经民补充道:“我们希望所有产品的基础,就像今天跟大家讲的一样,是高能的智慧体,不再提平台、架构,这有点old,平台和架构是分布式的。真正的AI一定是数据喂养,有算法的迭代,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新产品不再是原来分布式的,也不再把它称为平台架构,而是叫高能智慧体,只有新物种,才有这样的可能性,”
当前,汽车产业正在迎来大变革,行业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升级已成为业界共识,面对大批资本和技术涌动,如何吸引了多方主体入局是新势力造车2.0重点思考的问题。
此次大会上,R汽车正式集结Luminar、采埃孚、英伟达、腾讯智慧出行、微软、华为、斑马智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京东方、奥动新能源等一众头部企业,组建共创者战略联盟--共创者生态大会后,R汽车有机会打破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