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价 >

1月印度车市继续两位数增幅且首次突破30万辆

2021-02-15 10:16:37来源:盖世汽车

2021年,印度或将重回300万辆之上。

或许因1月16日印度政府推出了新冠疫苗,并开始安排部分人员接种,这给汽车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积极的信号。所以,哪怕1月很多汽车制造商都提高了旗下部分甚至全部车型的价格,但是经销商们依旧积极进货,这也预示着消费者们的购车热情似乎并没有因此而熄灭。

印度汽车网站Autopunditz的批发数据显示,1月印度乘用车的销量同比增长15.7%至303,399辆。受2018年下半年之后低迷走势的影响,这已是自去年8月以来印度连续增长的第6个月,同时也是2018年上半年后该市场再次迎来如此长久的增长。

销量,印度汽车销量

不仅如此,这还是印度乘用车连续第4个月刷新同期的最高纪录,应该也是1月销量首次突破30万辆。

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此前1月的最高销量为2018年的28.2万辆。而2010年及之前印度乘用车市场的批发销量均低于2011年的248.0万辆,2010年才首次跨过200万辆的门槛。况且,即便是2011年至2020年期间,也只有2017年9月和2020年10月的单月销量略高于30万辆,是以此前1月的销量不太可能会超过30万辆。

而之所以会再次创下新高,除了疫苗推出带来的信心外,还因为2020年年底车市的热销让各大经销商的库存已经降到低点,且2020-2021财年即将结束也将出现一波冲量。此外,中国不少车企面临的芯片短缺的问题也会逐渐影响印度各大车企的生产。因此,无论是从销售还是货源层面考虑,经销商都需要及时补充库存。

再创佳绩的塔塔

和整体车市一致,各大车企也主要以正增长为主且增幅较大,比如大众的85.2%、丰田的91.7%、塔塔的94.2%,以及超过100%的本田和日产。

销量,印度汽车销量

如果说,大众、丰田、本田和日产的增长都是得益于去年同期的大幅走跌,那么塔塔却不是如此。

一年前,当在不少车企腰斩甚至暴跌七八成时,塔塔只下跌22.1%,而今年1月其收获了近100%的增长,同时也取得2012年3月之后的最好成绩——26,980辆。

在2012年下半年曾经最被倚重的Indica+Vista、Indigo+Manza和Nano开始失去消费者的青睐,以及2013年印度车市遭遇负增长的双重重压之下,塔塔的年销量逐渐从巅峰时期的近30万辆滑落至10万余辆。2020年,时隔7年之后塔塔再次成为当年印度各大车企中的销量季军,其总销量也不过17.0万辆。

在相对低迷的8年里,塔塔的单月销量仅在6个月里超过2万辆,分别是2018年1月和3月以及2020年9月至12月,但其中最高也只是2020年10月的23,600辆。

销量,印度汽车销量

1月耀眼成绩的背后,是Nexon、Altroz、Tiago、Harrier和Tigor五款主销车型的表现都十分出色,比如Nexon的8,255辆是其上市以来的最高销量,Altroz也取得了最佳纪录7,378辆。

总体来看,近年来正是随着这五大主力车型的逐渐加盟,塔塔慢慢淘汰掉了一些老旧车型,尤其是为了应对BS-VI排放标准的切换,2020年初已经完全清理掉了其余车型的库存。在全面更换产品阵营的同时,2019年二季度开始又着手降低经销商的库存,在经历双重“阵痛” 之后才换来2020年下半年以来塔塔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尽管1月初塔塔已经宣布提价,但其实在1月21日以及之前下单的客户都能享受到涨价前的价格。

除了塔塔,另一个让人感觉焕然一新的车企是日产。

销量,印度汽车销量

别看日产在中国被誉为日系三强之一,但在印度其一直只是徘徊于十余家车企的最后几名,特别是2018年其最走量车型——子品牌Dastun的 Redi-GO销量下滑后,全新车型日产Kick无法担当起主销车型的重任,在新排放标准的压力之下又必须舍弃Micra、Sunny和Terrano等老旧车型,因此2018年至2020年日产连续三年大幅走跌。2020年,日产总销量同比下跌58.1%,仅剩9,873辆,可谓惨不忍睹。

唯一庆幸的是,在2018年末推出Kick之后,2020年12月日产终于又迎来一款全新车型Magnite——专为印度市场打造的入门级SUV。1月,Magnite为日产贡献了3,031辆,成为2017年以来日产唯一单月销量超过3,000辆的车型。作为现阶段日产最重要的产品, Magnite暂时是成功的,但还不能凭借着上市初期的表现得出准确的判断,至少要半年之后才会知道市场最可靠的反映。

由此来看,不管是塔塔还是日产,后期是否还能维持1月的强劲表现都有待时间来验证。而印度车市则完全不会有此顾虑,毕竟在同期基数较低的优势之上,今年其一定能迎来大幅增长。Jato Dynamics预测,2021年印度乘用车的销量将增长28%至31%,甚至可能达到320万辆。